第六章 裂土封疆
驚雷逐鹿 by 金龍魚
2025-6-14 20:28
今年開春以來,緬地割據群雄。就紛紛遣使雲南,希望得到西北的官方承認和某種實質性的支持。
於是乎,雲南省治‘雲南府’通往緬地的官馬驛道,緬地的各路使者、信差頻繁往返,壹時好不熱鬧。
雨裏雞鳴壹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山裏的小鎮,彌漫著馥郁的梔子花香,結伴去繅絲的姑嫂婆姨,都在發髻上簪上壹朵兩朵兒梔子花。
二醜瞄了瞄擦身而過的女子,嗅著風送來的花香,嗯,也許是女人香,他臆想中的女人香,心血有些躁動,眼睛不由自主的瞄向女子的小腰肥臀,裊娜的曲線仿佛生了鉤子,將他的目光勾了過去,心尖子就隨著那腰在動在搖。
鬢上簪了梔子花的村姑,年青水靈,渾身洋溢著飛揚的活力,正與女伴有說有笑的走著。根本沒有註意到二醜在瞄她。
二醜其實不醜,山裏娃娃名賤好養活,現在大小也是壹個壯小夥,慕少艾的年紀,想女人很正常。
摸了摸懷裏的“糧串子提票”,這是他壹個月積攢下來的口糧,比那些築路的安南奴隸待遇要好很多。
八喜電子書(www.baxi2.com)txt電子書下載
經四川或經貴州通往雲南的官馬驛道,除了原有驛馬大道‘雲南路’、‘貴州湖廣路’的拓寬修整之外,西北幕府還另行開鑿兩條‘川滇軍道’直通雲南,卻是陸續驅趕上百萬官奴開山填谷,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才修築而成,時人又謂之‘血路’、‘白骨路’,前前後後死於路途埋於溝壑之中的奴隸不知凡幾,總不下於數十萬就是了。
‘川滇軍道’貫通之後,歷年又不斷修整拓寬、改彎裁直、八方延伸,如今已成為貫通川滇兩省的驛馬大道,行旅客商絡繹不絕,十分的興旺繁忙。
道路的順暢通達,仰賴及時的墊補修護,尤其是在雲南,每年雨季,山洪泥石流都要沖毀不少道路。因此,雲南執政府、四川執政府、貴州軍政專署,每年都要派專人沿途招募勞工、調派官奴,挑石墊土,整修道路。
沿途招募的勞工,乃是平民的身分。工錢與官奴自然不同,除了‘工價銀’若幹之外,尚有月糧若幹、口糧若幹、行糧若幹。除了每天現場可以領取米面糧食之外,亦可憑官方發給的‘糧串子提票’,直接到承辦官糧儲運的當地糧棧米行或者當鋪、車馬船行提取米面糧食。
官奴就不可能享有平民勞工同樣的待遇,以苦工代替的‘贖身銀’可沒有那麽容易湊齊,也沒有‘月糧’發給他們,而按人頭發給的‘口糧’,按日發給的‘行糧’加在壹起也僅夠果腹而已,官奴還得忍受辦事差役的變相克扣。當然壹部分刻苦耐勞的官奴,每天也能領到壹種類似‘糧串子提票’的‘糧米執照’,也就是壹種蓋了官印、按了指模、簽名畫押的糧米票券,可以將三五天的糧米票券積攢成壹個整數,再到官方指定的糧棧米行提取糧食,自然就少受官府差役的閑氣了。
應募去修路挑石頭的二醜,就積攢了不少‘糧串子’,他想帶回家去,給家裏的老娘嘗嘗白米白面的味道,山裏人儉省,他老娘這壹輩子還沒吃過白米白面是啥子滋味。
要說這雲南的驛道,建造修築和墊補整修都是大有講究。二醜做了這壹個多月工。倒也知道其中不少的名堂。譬如,驛道的重要路段,道路兩邊要用條石鋪砌,中間是石塊和石子以三合土粘合築成的路面,石制路面下還開有暗溝、墊補了壹層沙土,最底下則是夯築緊實的黃土路基。這按二醜的話說,省城的雷家‘侯爺’是連路修多寬都要管。他聽管事的差役整天掛在嘴邊就是‘侯爺’長‘侯爺’短的,就以為西北最大的官——雷家的‘侯爺’,肯定是住在他想象之中的‘省城’,當然不知道差役說的‘侯爺’,現在的駐蹕之所離著他想象中的雲南‘省城’少說也有萬裏之遙,而且訖今為止都不曾到過雲南。
性子憨厚的二醜,雖然不知道傳說中的‘侯爺’住哪,那只是他見識不夠,但要說起這路怎麽建造修護,他卻能說得出好些子醜寅卯。西北驛道的正規程式,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反正從來沒有讀過書的二醜也能把這些程式說出個壹二三四來。
這壹,建造道路,就要對道路經行的地面勘測,從而保證道路筆直,並與道路建造的官定程式相吻合;
這二,就是在道路兩邊挖掘水溝,排除路基上的水,保持路道幹潔;
這三,就是開挖路基,路基挖到壹定深度之後,就會分層墊上黃土、砂礫等等。並夯平夯緊,再在上面鋪上砂礫或沙子,平整夯緊;
這四呢,就是把石塊用石灰和沙等等混和而成的三合土砂漿粘連成路面。
如此這般建造的道路,從路面到基底壹般能有個三四層,深度四到五尺左右,盡可能的修得筆直,當然在山區,道路也只能沿著山谷和緩坡就勢而建。
西北官方對於驛道的寬度,也有非常明確的規定。驛道的路面寬度至少十二尺,壹般應寬十五尺,某些重要路段寬度應在壹十八尺到三十六尺之間。在實際建造中,驛道路面寬度,通常都在十二尺到十六尺之間。
道路建成後,按照官定程式就是沿路樹立‘道裏碑’和‘行道樹’。‘道裏碑’每隔五裏或者十裏就有壹個,上面標明距離和序號,驛道建造時間,路段管事官吏的姓名、官職,主要執事工頭、工匠人等的姓名籍貫等等;行道樹的栽種養護也有詳細規定,每隔壹定裏程便立有‘行道樁’,逐段都委有專人負責,其名籍列於‘行道樁’之上。
八喜電子書(WWW.baxi2.com)免費TXT小說下載
類似的壹些官定程式,按照二醜的理解。就是‘侯爺’管得真夠寬的。
夕陽落山,弦月東升。
下了工的二醜也無去處,席地坐在壹塊臥牛石上,只是呆呆的望著鎮外的緬地使者營地。
山高路遠,夜色下的叢林陰森宏邃,巨樹林立。
緬使營地,帳幔百道,旗幡羅列,肉香繚繞,燈火通明。
二醜望著壹盞盞紅紗燈籠高懸,直為別人心疼,這壹盞燈籠得費多少油啊。夠咱吃壹個月的嚼裹了。
二醜在暗處,偷覷遙看那燈火明亮之處,卻是有十來個衣飾華麗,青春少艾的婦人在帳幔間侍奉酒漿,壹個個舉止妖冶,風騷動人。
斯時酒肴並列,主客爭先,六博爭雄,交杯換盞,乃至男摟肩,女交頸,郎揾臉,妾接唇,諸多花樣,無所不至。
那起子人幾杯酒下肚,壹個個興熱如火,卻是不管三七二十壹,揎袖的揎袖,抱腰的抱腰,投壺的投壺,好不熱鬧。
二醜望見,徘徊眷戀,久久不願離去,直到天色太晚,他只得怏怏而去,卻是回顧不止。
其如癡似呆,歡喜依戀之態,亦是不能自禁!
回到棲身的陋棚,看著土坑、荊筐、蘆席、布被,再看看欹頹角落裏堆著的幾塊煤煙,坍塌的火塘邊擺著的的壹行瓶罐,又想到緬使營地中那些光艷奪目,不可正視的少艾婦人,二醜心中不由壹片火熱。
我當如是!
這時的二醜並不十分清楚,他想要什麽。
但是他卻在這個晚上明白了,他要離開家鄉,去闖壹闖。去看壹看,他要過人上人的生活,就象那緬地使者壹樣,有酒有肉,還有女人!
八喜電子書(WWW.baxi2.com)txt電子書下載
少小立誌出鄉關,若不遂意誓不還。
滿心憧憬的二醜並不知曉,他從此將面臨生活的種種艱難、無奈和磨難,能否如願,端看他的造化和機緣了。
甘霖七年隆冬。
這時節冬至已過,臘月將近,北方大地,寒冷蕭索,不管是地主老財,還是佃戶鄉農,大都在家窩冬,少有出門的,畢竟還沒到臘月年關,暫時不需要采買備辦年貨節禮之類。
緬地各方勢力的使者、信差,頻繁往返於緬地與雲南之間,他們在‘忙碌’了壹春壹夏又壹秋之後,入冬之後才有了收獲。
遠在河中直隸府過冬的平虜侯,在對緬地事態‘靜觀其變’,‘沈默’了將近壹年之後,正式通過西北鴿驛的信鴿傳書,將西北幕府對於緬地未來走向的大政國策,清晰地傳達到了雲南府。
再壹個月零十壹天之後,從河中府發出的六百裏加急快遞,送達雲南府——平虜侯雷瑾以及腹心幕僚的最終政策決議及‘平虜侯令旨’,最後都形成相關的公牘文書交驛急遞,將西北幕府對緬地局面的處置應對,完整的傳遞到雲南方面的臨時中樞‘雲南經略府’、‘雲南鎮守府’。
平虜侯對緬地局勢的處置以及應對態度,顯然多少有些出乎緬地各方的預料。
平虜侯治下的西北強藩,處置緬地局勢的政策和態度是——對緬地東籲王室中各自割據壹方的他隆諸子,以及王叔莽應昌之嫡長子壹派勢力,西北幕府的態度是全部予以承認。亦即緬地的王室六藩,再加上各霸壹方的邊疆酋豪勢力、財雄勢大據土自治的漢埠華商勢力、原緬地掌兵大將趁勢割據地方的勢力,西北幕府最終所承認的緬地屬藩附庸勢力,大大小小竟然有壹百八十七處之多,等於是順水推舟地承認了緬地各方的既得利益,緬地分裂、屬藩林立、附庸西北的局面已然無可挽回。
另外,西北幕府對緬地藩屬重申了西北對緬地水路航道以及陸路驛道的絕對控制權力,尤其是雲南通往緬地南方出海口的水陸驛道,不允許緬地屬藩附庸勢力的任何壹方染指,換句話說,就是此山是我開,此路由我築,要想從此過,先繳買路錢。
緬地的漢埠華商勢力數量較多,而且他們原來占據的‘自治’地區,都是近年商貿發達的市鎮商埠,又分布於緬地南北各地沖要通衢,等於是變相的將已然四分五裂的緬地,進壹步割裂成無數破碎的小塊,每壹小塊都將長期籠罩在西北幕府的龐大陰影之下而無力反抗,他們的命脈其實已經掌握在西北的手中。
平虜侯令旨的實質就是裂土封疆,建國立藩,俾以分而治之,促其歸化,進而將緬地牢牢控制在西北的手中。
這道令旨,對某些人而言,不啻於壹股陰寒猛然湧入身體,恐懼在內心滋生,汗毛為之寒栗倒豎。
自然,對西北治下的士庶商民而言,甘霖七年冬天,這緬地的裂土封藩,他們雖然也比較關註,但並不是他們關註的重中之重。
因為幾乎是在平虜侯令旨傳到雲南的同時,另外壹件大事將西北士紳黎庶的註意力都吸引了過去,他們再也無心關註緬地裂土封藩,附庸西北的事了。
八喜電子書(www.baxi2.com)免費電子書下載
平虜侯在河中直隸府頒示《分封預令》,驛寄八方,邸報邸抄壹時洛陽紙貴,民間小抄新聞亦紛紛刊載此令。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壹條,便是‘世子’雷浩,將在成年之後受封‘世子聽政采邑’。將要分封給世子的采邑封地,乃是三塊互不相連、相隔頗遠,且大小懸殊的采邑,封地的征稅食祿之權由稅課提舉司代征代繳代撥,成年之後的世子對其封地擁有直接聽政治民之權責,這三塊‘世子聽政采邑’屬於暫時分封,世子成年就藩之後將以十年為期,到時若世子尚未接位且未因罪錯被君上褫奪‘世子’的封號,則移封他邑以聽政。
‘世子’名下本有職分食邑(虛封)兩千五百石、職分官地‘地權股’、薪炭年俸、常例恩賞、常例津貼若幹等等,另有‘名義食邑’兩處,這些乃是與‘世子’封號聯系在壹起的,無論平虜侯諸子中誰被冊立為‘世子’,都會享有。不過,現在平虜侯‘突然’決定賜封‘聽政采邑’,仍不免令西北臣民多所猜測,私下裏說什麽的都有。
與《分封預令》同時頒示臣民的還有《聽政采邑約法憲章(初稿)》、《聽政采邑章程(初稿)》、《聽政采邑規範(初稿)》等律令(初稿),明年召武大議’集議定案。
而除了世子雷浩之外,平虜侯其他子女,亦將各有分封;世子以下嫡庶諸子,壹旦成年,皆賜封‘觀政采邑’(在其封地內擁有觀政監察,糾劾官員之權責,行事以《觀政采邑約法》、《觀政章程》、〈觀政規範〉為準繩),並各賜‘名義食邑’壹處、食邑六百石(虛封)、禮幣、彩帛等;嫡庶諸女兒,亦賜‘湯沐食邑’(名義),食邑壹千二百石(虛封),並賜禮幣、彩帛等若幹。
說起來,自雷瑾開府西北,晉封侯爵以來,臣僚部屬以功勛勞績而受封各種‘采邑’、‘食邑’(西北治下的‘采邑’與‘食邑’,在責、權、利等各方面都有較大區別)者比比皆是,唯獨平虜侯膝下子女沒有任何采邑食邑賜封,這在傳統和禮制上不免令臣僚部屬‘惶恐不安’,上表陳情者歷來不少。此番平虜侯冊封諸子諸女,分封采邑,雖然令人矚目,倒也讓西北幕府的壹幹臣僚部屬松了口氣。
除此而外,西北治下士民黎庶卻是艷羨、贊嘆、眼紅、不屑,各種言論不壹而足,幾乎人人皆以之為茶余飯後談資。
當然,外間人並不知曉,平虜侯雷瑾除了準備分封子女之外,這次還行將對‘平虜侯府共財股’和‘地權股’作出相應的內部分配,他膝下的子女,每人名下亦將各自分得若幹‘共財股’和‘地權股’。雷瑾畢竟是雷門世家子,深受雷氏宗族傳統的影響,那頗具上古墨家遺風的‘共財股’,即是直接沿襲雷氏家族的祖制成法,而所謂‘地權股’不過是‘共財股’的類似衍生罷了。
河中直隸府。
平虜侯行館。
晨光曦微之時,世子雷浩早已起身,從小就被雷氏元老會的傳功元老,那些所謂的‘師範’們夾磨錘煉,他早已經習慣了早起。
雷浩現在年紀漸漸長大,壹些藥浴敷泥、藥油推拿、導引按摩的培元築基工夫慢慢的就相對少了壹些,正跟著‘師範’們按部就班的修行,練習雷氏‘九天殷雷訣’築基入門功法,易筋煉形,煉炁養力,八法同參,每日早起,都有許多功課要做。
現下已經是隆冬時節,北方苦寒,滴水成冰。
雷浩的寢居庭院,擺著兩口盛滿清水的大水缸,乃是雷浩每晚臨睡之前的功課,他需要獨自壹人提水滿缸,留等第二日早起澆灌庭院中的花木。
其實,平虜侯行館內鑿有多處深井,汲水很方便。另外,行館中還有‘大工’級工匠布設的輸水管道,平時取水用水極為方便快捷——雷瑾當年南巡入川,見到川蜀鹽場鑿井取鹵,‘筧匠’(在采鹽煮鹽行當中地位極尊的鹽丁頭領和工匠)作‘筧管’以輸鹵。那所謂的‘筧管’即是輸鹵的管道,乃用“大班竹或楠竹,通其節,公母筍接逗,外用細麻、油灰纏縛”制成,“外不侵雨水,內不遺涓滴”。據說用‘竹筧’輸鹵,是漢代的川蜀先人所創。班竹、楠竹的管徑大,質地又堅韌,不怕鹽腐鹵蝕,因此采鹽煮鹽行業中千百年沿用至今。雷瑾見到‘筧管’之後,曾經無意中問了壹句,筧管既然能輸鹵,能否輸水以便洗濯澆灌?雷瑾其後便將此事忘卻,倒是扈從有心,召集壹些工匠試制進呈。雖然‘竹筧’輸水的管道,受限於種種現實條件,此時壹般人家大抵不能如法添置,但平虜侯府的行館中,卻多有‘竹筧’管道之設,取水用水是相當方便的。
八喜電子書(www.baxi2.com)免費電子書下載
只是雷浩雖貴為平虜侯世子,卻不能隨便享受‘竹筧’管道帶來的便利,譬如每晚要將庭院中的兩口空缸儲滿清水以備澆灌,就是他的必修功課。
按照雷瑾的話說,‘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乃聖人之遺教。世子身分貴重,更需從小磨礪教訓,澡雪精神,野蠻體魄,方能擔當牧守萬民開疆拓土之大任,成壹代之偉業,開萬世之太平,為生民之司命!
以平虜侯府這樣的府第,以世子這樣的身分,灑掃庭院、澆灌花木這些個本該吩咐仆役去做的雜務賤役,卻成為雷浩早起的第壹件功課,且不許任何人代勞,因為平虜侯說了,‘嚼得菜根,百事可為;做得賤役,何事不可為;世子壹向錦衣玉食,略知民生之艱難,民生之疾苦,他日方可委以牧守萬民之重擔!’,有這話擱著,那是誰也不敢幫世子作弊打掩護了。
灑掃澆灌完畢,‘世子’雷浩還有許多武技築基功課要做,他還是長身體的年紀,每天的武修功課都是由幾位傳功元老,分別穿插進行,壹張壹弛,以免傷損了根本,適得其反。
雷浩先是跟著壹位師範,在他的監督下做完導引站樁、呼吸吐納的功課,再誠心正意打完兩路雷氏秘傳內功架子拳法,又依次將太祖三十二式長拳、彈腿、刀、劍、槍、棍等等,各演壹路,期間若有錯誤走形,師範便指導講評,予以糾正。
雷浩接著便去了習武堂(與行館毗臨),直接跟著雷瑾練習射藝——雷氏煉形之法,開弓射箭的射藝乃是基礎的基礎,練筋、練骨、練力、練勁、練氣、練心、練意、練神,那是要壹輩子練到老的水磨功夫。
雷浩先是在父親雷瑾面前誦習了《禮記》中的《大射儀》、《射義》、《中庸》、《大學》等篇章,再朗讀了《論語》和《古本孟子》中的幾個章節,雖然雷浩起初對這些四書五經的儒家篇章只求熟記不忘,大多不求甚解,囫圇吞棗,但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人之言並不虛妄,雷瑾隨意考問了幾個章節,雷浩按著自己的理解,回答很是流利。
雷瑾聽著也還滿意,他又不是窮經皓首的儒家學子,也就不再在這上頭考較雷浩,父子兩個便在箭道上壹左壹右,各自開弓習射,不壹會兒,箭嘯之聲,時起時落,如風如雨,充塞四堵,箭道遠端盡頭的箭垛子上慢慢的插滿箭矢。
象平虜侯父子倆這般練習射箭,壹般人家根本就負擔不起每天的箭矢消耗;這長達五六百步的筆直‘箭道’,也非尋常人家可以占地修建,要知道就是各地‘府學’以皇朝官府之力修建起來,專供儒學生員射箭的‘箭舍’也不過二百來步,而軍隊中的將門勛貴也多半無力修建如此規模的箭道,只能選擇軍中校場或野外曠地練習射箭,壹旦遇到風雨霜雪天氣,就只能中輟練習了。
俗話常說‘窮習文,富練武’,不外乎是家境窮困則習文以求當官致富,家境富裕則練武以求在遭遇強賊暴徒時能自保防身的經驗之談。其實這裏頭的深意,除了富民大戶防身自保的現實需要遠比窮家小戶強烈的這個原因之外,也是因為習武之人胃口大,糧食肉蔬花費開銷大,加上平常跌打損傷需要花錢買藥或者延醫問藥,自家習武練功也需要內服外用種種藥材,另外習武還需要添置諸般兵器、練習器械和準備練習場所,而象箭矢這樣價格不低的消耗性兵器更是所費不貲,可謂是樁樁件件都需要財力物力的支撐,如果家境壹般甚至很窮困的人家,哪有足夠的財力負擔這些花費開銷呢?即便因為財力不足,習武之際,簡而又簡,藥材可以自采,跌打可以自醫,兵器可以棍棒代替,器械可代以巖石原木,傳授拳棍的教師爺也系自家人不需支付什麽束脩拜師禮金,但習武之人最少也得在糧食肉蔬上保障量大夠吃才行,否則身體吃不消,武沒練成反添壹身傷病,那就南轅北轍反而不美了。可見習武所需的花費開銷,殊非窮困人家可以輕易負擔得起,富而練武,自有其現實的道理在其中。
也只有平虜侯府這樣顯赫的權勢人家,才渾然不將那些花費開銷當個事。
雷瑾使用了特制的練習硬弓,整張鐵胎弓又大又沈,弓力極強,遠遠超過他上陣搏殺或射獵時常用的五石硬弓、三石硬弓,箭垛子亦立在三百五十步開外,即便是他已入先天秘境,開弓射箭亦不得不全神貫註,心無旁騖,免得在兒子面前失了風範;
而雷浩所用的弓,則是適合他這個年齡的練習軟弓,弓力只是比雷浩平常所用的獵弓強壹些,箭垛只在壹百步開外,擔任師範的雷氏傳功元老顯然是希望平虜侯世子在弓箭射藝壹道上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
弓箭練習,開弓和射箭,每次均有定額,過猶不及,容易傷身。父子倆各自練完開弓和射箭的定額,也就罷手,這時雖是隆冬,兩人身上也是氣血奔湧,生機勃勃。
雷瑾望了望立在壹百步開外和立在三百五十步開外的兩個箭垛,哈哈壹笑,也不說什麽,帶著兒子盥洗更衣已畢,又壹起去調鷹逗犬,走馬馳奔。
八喜電子書(Www.baxi2.com)txt電子書下載
每當這個時候,雷浩都是最為輕松的。平常對他各方面要求都非常嚴厲的父親,這時卻也不去約束他,任他恣意放肆,只是偶爾提點他壹些調鷹逗犬的要領,或者順帶指點壹些騎術小訣竅。
以雷瑾如今的閱歷見識,便是調鷹弄犬、走馬馳奔這等不入儒生們法眼的奇技陰巧小道,也能言簡意賅的舉例說出壹番微言大義;對雷浩而言,這卻是寓教於樂,更容易接受了。
雷浩心裏也知道,再過壹兩年,家裏的許多弟弟妹妹們,也到了築基入門的年歲,父子倆今後還能夠單獨相處的機會就不會太多了,最近這壹兩年可以說就是只屬於他的時間,雷浩倒也不想隨便浪費了,因而在調鷹逗犬的間隙,雷浩也將他思而不解的壹些問題,拿來向父親雷瑾請教。
“村社士紳、秘密會社、破產流民、邪教,那些人蒙昧狹隘,目光短淺,總是留戀著從前。”雷瑾摸著身邊巨獒的頭,對雷浩的問題,娓娓解說道:“偏遠的,貧瘠的,被官府忽視的地方,流民、邪教和秘密會社壹旦同流合汙,便是叛亂淵藪,譬如以前的流寇順天王,白蓮教,彌勒教,乃至我西北開府以來的陜西流寇之亂,都有邪教、秘密會社的賊首頭目倡亂其中;而村社士紳,深受儒學熏陶,往往會本能的捍衛村社秩序和儒教正統,他們在村社宗族中具有號召力,手裏握有鎮壓叛亂的潛力,只要朝廷官府默許或者允許壹部分在野士紳招募團練,聚集民壯,他們招募的地方團練就是鎮暴戡亂的生力軍,但是壹旦失控,呵呵,從歷朝史書來看,地方士紳團練在中央朝廷暗弱的亂世末年,壹定會失控。村社士紳的團練,這時就會變成藩鎮和軍閥割據的淵藪。”
“歷代朝廷,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走這壹步棋的。這不過是飲鴆止渴,茍延殘喘罷了。”雷瑾自嘲道,“阿爹現在就是藩鎮諸侯。”
“皇朝的底層秩序依賴村社,村社則依賴保甲、鄉紳、宗族、族長、父老、祠堂這些習慣組織的存在。流寇叛匪摧毀村社,底層秩序必是蕩然無存。而官府鄉紳編保甲、給醫藥、興文教、勸農桑、修祠堂、訂家譜、設團練、編民壯、僉鄉勇,都是在重建鄉村秩序的根基。”
雷瑾說道,順手丟了壹根肉骨頭給那頭兇惡的巨獒。
“那,”雷浩問道,“我西北的‘養牛會’、‘養馬社’、‘羊羊會’、‘大農莊’、‘牧場’、‘商業協會’、‘商社’、‘賞金會館’、‘懷仁社’、‘同善會’、‘慈善福利會’、‘互助救濟社’、‘共濟互助會’,還有‘馬球社’、‘蹴鞠社’也屬於秩序重建的壹部分嗎?”
雷瑾聞言笑道:“這話問得好。”
略微沈吟,雷瑾沒有急著回答兒子的問題,而是反問雷浩:“我西北開府建幕以來,秘諜部、軍府秘諜司、軍府斥候局、鋤奸營等諜探衙門陸續設置,此外還有諸如稅務巡檢、通政司說書曲藝巡演局、賞金會館、車馬船行等等能與諜報沾得上邊的衙署、半官方會社陸續設立。從我西北而言,地廣而人稀,治民理政確也需要廣布耳目,方能有效控馭治下的疆土庶民。它的好處自也不消多說,妳可知道其弊端究竟何在?嗯,妳不要拿那些儒生清流攻訐錦衣府、左右鷹揚衛、刺史部的陳詞濫調敷衍阿爹。”
“是—。”雷浩又道,“阿爹啊,可是儒生清流已經把孩兒能夠想得到的弊端說完了,這讓孩兒怎麽說啊?”
“嗯?——”
“嘿,弊端就是無處不在的恐怖,也許是恐懼。皇家密探監視著官府、軍隊,乃至從上到下的壹切人和事,讓人不能忍受,反感、敵對而又恐懼,上下猜忌離心,壹旦超過了底限,就會出亂子,嚴重的甚至動搖國本國脈,自毀長城,更不用說什麽同舟共濟,上下同欲了。
諜探乃君主之耳目,君主若能拿捏火候,用之有度不逾矩,則廟算無有不勝,不僅與國有功,而且利澤萬民;若其反之,則僨事。
因此,兵聖著用間之篇,其用心,至深也。”
八喜電子書(www.baxi2.com)免費小說在線閱讀
“所以呢?”
“所以,諜探以外,還需要壹些其他的手段,‘懷仁社’也好,‘養牛會’也罷,都是可以操縱駕馭的治理工具,與保甲鄉紳宗族父老相比,這些會社沒有血緣、宗族、祠堂上的牽扯,可以作為壹種新的制衡力量,在制約村社鄉紳的同時,也將邪教和秘密會社可能侵入的部分地盤給事先占據了。
為什麽白蓮教、彌勒教,這些邪教以前能在某個時候成事?
就是因為庶民如水,村社如田,力量空白的地盤,力量空虛的地盤,妳不去占領,自然會有他人去占領。
問題就在於,村社因為種種天災人禍而逐漸陷入破敗衰退境地之時,這時的朝廷往往也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根本無力插手對底層村社‘地盤’的‘占領’和‘爭奪’,邪教、秘密會社這時趁虛而入,自然容易得手,從而掀起滔天的亂事。”
“嗯嗯,”雷瑾斜睨著自己的嫡子,“又是妳那個狗屁師範在扯淡!不過,活學活用,妳這話說得還有那麽點道理。”
雷浩知道自己的父親,很不喜歡那壹位他稱之為‘狗屁師範’的家夥。事實是,雷浩自己也不喜歡那位講授儒學的‘狗屁師範’。但奇怪的是,父子兩個都默契的容忍了所謂‘狗屁師範’的存在,並沒有仗著權勢攆人走。雷浩覺得,只要是個人,都不會喜歡那個家夥。那個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的道德自負,實在是強烈得可怕,如同壹個以道德評斷是非,自命不凡的瘋子,當然見識閱歷確實不同凡俗,否則哪裏能在平虜侯府棲身?作為當權執政者,雷瑾能夠容忍這麽壹位儒家的狂信愚忠門徒在自己的眼前耳邊晃悠,絕對不是想借其人謀求壹個從善如流、虛心納諫、雅量高致的虛名,而是想拿這麽壹位厭物,磨練自己的忍耐力,也磨練嫡子的心性——他倒是不怕自己的嫡子被人家的儒家學說給‘毒’害了,雷浩若是因此而失掉了兼聽則明、海納百川、平衡各方的基本判斷力,他也就不配再做西北幕府的繼承人了,雷瑾自然會考慮換個兒子來坐‘世子’的位置。
雷浩這時隱隱領悟到,西征開疆的核心問題,就是以怎樣的底層村社組織去占領、奪取、控制、駕馭廣袤的疆土,建立和重組秩序?難怪父親常常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整理出這麽壹張‘皮’,可是不容易啊。
想想,平虜侯治下的西北,‘團練’和‘封建’都被最大限度地豐富了,從野戰軍團、僉兵守備軍團、奴隸編遣軍團、招募兵團、壯丁軍團、教門僧兵、標行、莊兵、牧工、礦工、商社護衛,到女軍、少年營、童軍團,還有‘老兵互助會’、‘開疆宣撫使’、屯墾莊園、牧場、會社、商業協會,廣袤土地被空前地編組交織起來。
平虜侯府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得心應手,利用各種會社、村社,利用分封,已經在廣袤的西域,勾勒出了壹張大網:官府、賞金會館、女軍、少年營、分封新貴、地主、礦主,等等等等,覆蓋到了西域的村村鎮鎮,平虜侯則在幕後操縱這張大網。
這是何等宏大的景象啊,雷浩想道。
第六十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