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三國

馬月猴年

歷史軍事

這是壹間普通的梁木結構的泥瓦房,大概也就二十幾個平方,黃泥墻上塗的白堊有些地方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100章 宗教

詭三國 by 馬月猴年

2019-5-19 19:23

  這個世界有神仙麽?
  但是神仙肯定不是左慈這樣的人物,或者說左慈這樣的人物,距離神仙還有壹段非常非常非常遙遠的距離。
  或許有神仙的。
  斐潛穿越而來,說心中多少沒有壹些關於神仙方面的念想?
  有沒有想過讓神仙再把他給送會原來的世界去?
  有的。 瘋狂的想過。
  在起初的那兩三年的時間裏面有的,那時的斐潛,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念叨著神仙的各種名號,每天夜裏在臨睡之前也在悄聲的祈禱當中入眠……
  然而,發生了什麽?
  什麽都沒有發生。
  第二天壹睜眼,太陽依舊升起,斐潛就悲催的感知到自己依舊還在漢代……
  神仙都太忙了,不管是天帝還是上帝,不管是老君還是佛陀,不管是真主還是阿拉,斐潛都懇切的祈求過,但是沒有壹個神靈聽他的祈禱,給他回應過。
  或者沒有回應,便是壹種神仙的態度。
  神仙更像是高緯度的生物。
  就像是人類和螻蟻的之間的跨度。
  螻蟻會不會祈禱,斐潛不知道。
  但是斐潛知道,壹般人有誰會去在意灌木叢裏面的螻蟻在想壹些什麽?又有誰會彎下腰,認真的聆聽螻蟻懇切或是不懇切的絮絮叨叨?
  對於神仙而言,斐潛就是壹只螻蟻。
  或許被神仙的衣袍帶起的風卷中了,或許在神仙行走的時候被蹭到了,反正斐潛他離開了原來的世界,到了漢代。
  人類走路也會踢到了道路上的小樹葉,或是小石頭等等雜物,也許那小樹葉小石頭上正好有壹只螻蟻……
  那麽這個人類會停下來幫助這壹只突然被轉換了空間的螻蟻,回到原來的世界當中麽?
  因此,斐潛最終有些明白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或許在神仙天帝眼中,斐潛這個人和地上的小小螻蟻,其實在神仙心中,並沒有任何的差別,那麽憑什麽人類就膽敢肆無忌憚的要求神仙給予特別的照顧,時時刻刻都需要聆聽自己的祈禱?
  在東方的神話宗典裏面,天地是由盤古制造的,因為盤古大神在混沌當中睡得太舒服,又或是睡得太不舒服,反正手邊莫名其妙的多了壹把斧子,然後就將他原本周邊的混沌給砍了,創出了天地。
  至於為何不是刀和劍又或是青龍偃月刀或是電磁炮激光劍什麽的,或許盤古其實不是用斧子,而是壹種超出人類感知的儀器,但是因為上古的人民最初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斧子,要是說其他的什麽新鮮玩意他們都不認識,沒有認同度和代入感……
  然後盤古就死了,身軀化為了山川大地日月星辰,而造人的事情則是交給了女媧,女媧親手捏的就是上古的貴族,用柳條抽出來的泥點子就是下賤的貧民,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貴族血統論最好的依據。
  如果相信這個神話,那麽華夏大地上就應該永遠由那些所謂血統高尚的,是經過女媧親手捏制的高等人種統治,泥點子永遠就只配當泥腿子,生生世世都是下賤無比的泥腿子。
  而在西方的神話聖經裏面,上帝創造天地等等,用了六天,第七天就休息了,因此才有禮拜天的說辭。
  然而上帝創造世界是為了什麽?
  其實不是為了其他什麽,而是為了耶穌。聖經裏面寫得很清楚,‘然而我們只有壹位上帝,就是父,萬物都本於他,我們也歸於他。並有壹位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都是借著他有的,我們也是借著他有的。’
  所有的壹切都是借耶穌基督有的,也就是等於說,如果不是為了耶穌基督,上帝根本沒有這個閑工夫,也不會創造這個世界。
  那麽,像不像壹個慈祥的父親,從地上撿起了壹塊木頭或是什麽,然後雕刻出了壹個地球儀,笑瞇瞇充滿了寵溺的對著兒子說:“來,親愛的兒子,這個世界是送給妳的……”
  dog反過來便是god,live反過來就是evil,其實白紙黑字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只不過有的人會選擇視而不見。
  所以如果真的有神仙,斐潛做什麽,是信仰還是不信仰,是虔誠還是褻瀆,不管是東方的神仙,還是西方的上帝,都是不會管的。或許那壹天開心或者不開心了,沖上來壹指頭或是壹腳碾死斐潛這個到處亂爬的螻蟻,但是也壹定和斐潛所做的事情無關,只是看神仙當時的心情。
  神仙莫須有。
  但是人之事,則是壹定有。
  從人之事來考慮,當下的斐潛,非常的想要壹個宗教來作為協助統治。
  在基礎文明知識沒有廣泛傳播之前,神秘論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普通人對於天地、生命等等問題的探知,給他們壹個似是而非的答案,並可以在壹定程度上加強斐潛的對於普通民眾控制力度。
  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
  胡人,黑山,白波,並北原住民,關中的流民;士族子弟,落魄寒門,兵卒兵痞,被挾裹的普通農夫,殺人犯,放火犯,喪偶者等等;這些階層不壹,家庭破碎的人,組成了斐潛現在的人口基礎,而這些人原本生活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各自的風俗習慣都不相同,生活習慣也不壹樣。
  這樣的情形或許壹段時間內不會如何,但是危險依舊潛伏。
  斐潛在平陽坐鎮,沒有問題,在征西將軍的威名之下,如今確實是誰也不敢跳出來做出什麽造次的行為,但是斐潛能壹輩子都定在平陽不挪窩麽?
  斐潛更喜歡未雨綢繆,而不是亡羊補牢,因此需要壹個粘合劑。
  宗教便是。
  神愛眾人,眾人在神面前都是平等的,大家壹起和和美美的……
  多好。
  然後離開了神的範圍,該是什麽階級就什麽階級,該幹什麽活就幹什麽活去……
  多好。
  更何況,斐潛需要壹個可以獨立在現有行政系統之外的宗教組織架構,通過這個宗教架構,可以外掛進去很多的東西……
  那麽,宗教又是什麽?
  這是斐潛這壹段時間在思索的壹個問題。
  或者說,采用那壹種宗教來為自己所用才最適合?
  儒教信仰的聖人是誰?
  孔子。
  而斐潛在漢代,看到了書籍裏面的孔子,也會生氣,也會罵人,也會饑餓,也會貪婪,也會逃避……
  在當下漢代的道教之中,信仰的第壹神仙卻並非老子,而是所謂的太乙天尊,元始天尊,老子只是在太乙元始天尊身邊的壹個侍從化身而已,要到了後面壹些的朝代,才將老子加上了太上老君的神格,開始和太乙、元始天尊平起平坐……
  所以在漢代,儒教和道教都還很稚嫩,推動或是改進,所遇到的阻礙肯定沒有後世那麽大,但是掀開這個潘多拉的盒子,或者說點亮壹些神秘學的科技樹,會不會產生新的問題,帶來新的矛盾?
  這就是斐潛當下有些頭疼的問題,因為這些事情確實牽扯得太多了,不能不考慮周全壹些,就算是不能全數先想在前面,但能多壹些預案也是好的。畢竟宗教理論和政治形態息息相關,有好處也有壞處,有時候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有時候卻又是阻力。
  有了宗教,普通百姓的生活會不會因此而變得更好?
  未必。
  不說後世華夏,就世界各地來說也依舊有大量神職人員脫下神袍之後依舊要從事壹些甚至於比較粗陋繁重的工作的。宗教連自己的神職人員都沒有辦法照顧好,又怎麽去照顧那些龐大的貧窮百姓?
  沒有了宗教,會不會因為缺失信仰,而導致生活變得更糟?
  也同樣未必。
  先不說站在統治巔峰的那些人手上拿著聖經,心中有沒有真的信仰,就單單說普通百姓,不信神,不信佛,就憑借自己的辛勞和努力,壹樣有大量的人改變了命運,重新鑄造了人生,這難倒也是所謂神靈帶給他的?就算也是神的賜予,但是神靈為什麽會給壹個不信者康寧富足,卻不願意賜予那些虔誠卻貧苦的信徒?
  所以壹個普通人的貧窮和富貴,往往不依靠神靈,而是取決於他自己,那麽對於斐潛而言,扶持出壹個強大的宗教,覆蓋掉或是兼並掉周邊弱小的宗教體系,有沒有好處或者是正面的積極作用?
  肯定有。
  有宗教信仰的人,往往意誌不那麽容易被輕易轉移,也就等於是說民眾的忠誠度相對穩定,不至於稍微鼓動煽動壹下,便會發生動亂,這對於多種族聚集的斐潛地盤來說,很重要。同時,宗教還有壹項功能就是可以穩定壹定範圍內的社會情緒,調和階級矛盾,讓底層的那些人,尤其是充當了勞役的那些鮮卑人,能有壹個麻痹其精神的作用。。
  這些,恰恰是斐潛最為需要的。
  就像是後世模擬城市類型遊戲當中的教堂或是佛堂之類的建築物,都可以增加附近npc的愉悅感壹樣,後世之中凡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在陽光之下布道講解教義的宗教,不管是那壹種,基本上都是強調忍讓謙卑,強調遇事先從自身找問題,強調每壹個的個體都是渺小的,強調自身是有業障或是有罪惡的……
  反正壹條,人人都是先天就有罪惡的,所以現在不管是大的方面,受到欺淩也好,受到剝削也罷,或者是小的方面,家裏被老公老婆打了撓了罵了,都是業障都是罪,都是該得的,忍壹忍就好了。
  而那些強調采用激烈手段,動不動就要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宗教,往往就成為了各國政府不遺余力的打擊對象,不惜聯合起來采取暴力手段剿滅幹凈。
  如果壹個宗教能幫助統治階級維護社會穩定,統治階級就可以容忍,不管這個宗教是信仰大頭神還是小頭佛,都可以,但是如果這個宗教已經破壞了社會和諧,產生了動亂的傾向,那麽就算是信仰著所謂眾神之神,千佛之佛,也照樣抓起來突突了壹點都不含糊。
  現實往往就是如此,不忍直視。
  斐潛如今既然是統治者,那麽自然就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考慮問題,憐憫之心只能是在保證他自己和周邊聚集在壹起的政治集團的利益前提之下,才能夠提供出來的額外的非必須的衍生品。
  斐潛如果自己的這個政治集團的利益都無法保證,那麽又有誰會無私的願意聚集在自己周邊天天喝西北風?
  斐潛如果不能給予跟隨自己的政治集團更多更大的利益,那麽又怎麽去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改變漢代社會的進程當中來?
  所以,犧牲壹部分基層民眾的利益,換取更為美好的未來,同時麻痹基層被剝削者的神經,減輕他們在這個犧牲過程當中的痛苦,也就不失為政治領導者的壹種慈悲心。
  宗教誕生伊始,已經不可考,但是可以看壹看華夏自身的宗教經歷過程,有心之人就可以發現壹些端倪。
  華夏早期宗教,就是道教,最早形成,最早發展,也是最早興盛的教派。儒家則是在漢代以後;佛教則是當下漢代已經有了,卻在南北朝興盛;而基督教等西洋教派則是宋代的時候就已經有大量傳教士了,卻在鴉片戰爭後才普遍興起……
  道教的發展,是因為漢代需要黃老思想,不再戰爭,休養生息……
  儒教的持續,是因為成功的和統治階級捆綁到了壹起,提供給統治階級人才工具,所以雖然不顯,但是最為持久……
  佛教的興盛,是因為南北朝期間社會動蕩不安,百姓極度痛苦,只能是讓人們從眼前的苦難現實,轉移到無法驗證的來世幸福上……
  至於基督教等西洋教派的傳入,從受阻變化成為繁盛,其實多少帶了壹些令華夏人恥辱的色彩,有興趣的不妨自行研究研究……
  不管那個宗教,表面上的教義都是令人去惡向善的,當然,背地裏能不能做得到,有多少人做得到,甚至是自家的神職人員能不能做得到,這個就見仁見智了。正自古以來,騙子冒充神職人員,或是神職人員兼職騙子的,也是屢見不鮮。
  不過,宗教體系和人員當中可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宗教在傳播教義的同時,同樣也就是在播撒著文明,傳播著知識(有可能是偽知識,但至少也是壹種文化的促進)。而在那些信徒當中,許多人格偉大心靈善良的信徒往往會起到壹個強大示範模範作用,對整個社會發展正面的作用。
  因此不管怎麽說,如今的斐潛,還是覺得自己當下急切的需要壹個宗教,需要壹個可以在精神層面上,對外進行文明壓制和對內進行思維引導的宗教,但是眼下的不管是已有的原始道教還是處於萌芽狀態的佛教,亦或是剛剛開始興盛的儒教,似乎都不能完全勝任……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