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節甜港風雲甕中捉鱉
臨高啟明 by 吹牛者
2019-5-15 16:16
七泛幕漸漸的從空中降下。覆恙著海風吹拂著從海毛,凡的薄霧?這是臨高在進入初夏之際常見的霧氣。霧越來越濃。碼頭、棧橋、海岸、島嶼、廠房都好些甩著壹層柔軟的細紗,只能隱約的看到建築裏的燈光。
都德看了看手上的夜光表,時間已經是晚上八點了,海軍造船廠附近的燈火特別明亮。還能聽見蒸汽機的轟鳴聲。那是為大鯨號裝貨的聲音。準備安裝到大鯨號上的四門滑膛炮白天就運到了博鋪,為了避人耳目,裝船的工作的將在夜裏在造船廠碼頭由海兵執行,不用任何勞
。
按照計劃,大鯨號上將用裝滿土的草袋壘起護墻,外面則堆放米袋或者糖袋,實際裏面埋伏若幹門火炮和二個排的海兵。只要對方壹靠近,就用火炮轟擊海盜的船只?按照廣丙號上水手們的描述,海盜們的船只都是中小型的沿海船,吃不了幾發炮彈肯定會沈。
海盜只走出動壹二艘船的話,以大鯨即將配備的火力,這個方案是最為簡單有效。但是萬壹敵人的船多。突然射擊達成的奇襲效果畢竟只有壹次。射擊之後,火炮重新裝填、瞄準需要壹段時間。沒有被擊中的船只可以采用分散攻擊的方式來避開船上的火力?大鯨不是機帆船,速度慢、操縱也不靈活,壹旦被小船纏上進入貼身跳幫肉搏,敵人人多勢眾,就要吃虧。如果敵人遭到攻擊後駭於大鯨的火力掉頭逃跑,大鯨的速度又追擊不上,打成了壹場擊潰戰。顯然只使用大鯨本身是不夠的,必須有船只進行配合作戰。
但走出動的船只壹多,狡猾的海盜們又有可能把觸角收回去,顯然,不管海軍采用怎樣的模式,勝利的基本條件壹“主動權”仍然掌握在海盜手裏。
鋪在面前的是壹張十萬分之壹的海圖上再放大田倍海安街附近海域島嶼、礁石分布圖。這壹區域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島嶼、礁石、暗沙,形成了無數條四通八達的水道和暗峽。這樣的環境下,對使用輕舟小小艇的海盜自然特別有利。
沈思了片玄。他撥通了李迪的電話:
“登瀛洲號在不在港內?”
“報告!在。”
“叫那個,王?”都德忽然想起,登瀛洲的大副似乎人人都叫他王大胡子,大副來基地司令部壹下!”
“王大胡子?馬上叫他。”
過來壹會,王大胡子來了。關於他的胡子,海軍分為兩種不同的派,壹派覺得他的胡子很漂亮,很“英國”要他繼續留著,另壹派則認為胡子不衛生,軍人不可留胡子。雙方的爭論到現在還沒結束。所以王大胡子的胡子還繼續保留著。壹個航次之後,船員照例要休息幾天所以他顯得很幹凈精神,壹身元年式海軍制服穿的有模有樣,已經沒有過去那種海盜的形象了。
“以妳過去當海盜的經驗,攔截進出海安街港的船只的話會選在哪裏下手?”部德指了壹下海圖,“要保證絕對安全,對方可能會有護
王大胡子仔細的看了下海圖?這些細節到極點小的東西現在已經不能讓他驚訝了。
“這裏。”他指了壹下海圖的壹群黑點。
都德定睛看去。這個地方叫“菊花嶼”不是什麽成型的島嶼,只是壹堆露出海面的礁石而已。此地正在海安街港的必經之處。
他點點頭,廣丙正是在這壹地區東南方向四海裏的地方被襲擊的。王大胡子的經驗是正確的。
“為什麽要選這裏?”都德問,因為類似的島礁群在附近還有幾處。
“這裏的條件最好。島礁多而且亂,容易藏住船。只要把船隱蔽在菊花外嶼,派人在礁上瞻遠,有船只過來就可以沖出去。打個出其不意。”王大胡子說。“對方要是有護航打不過,就直接穿越外嶼脫逃。那裏水道多,礁石林立,水下暗沙很多,追擊的船不熟悉航路的立刻就會觸礁。”
“嗯,要是我們要抓住這些海盜,該怎麽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預先把船埋伏在內嶼”王大胡子毫不遲疑的說,“除非海盜不準備經過外嶼逃走,否則內外嶼之間的貓跳口是必經之路,有艘炮船在那裏壹堵,前後夾擊。有通天的本事也跑不掉。”
“很好。”都德想如果光看海圖的話,根本不知道這只有幾個黑點的暗礁群還有這麽多的花樣。
“不過內嶼很不好進。”王大胡子提醒道,“水道太復雜,除了小小知板進去沒什麽危險。大些的船出入水道都有可能觸礁和擱淺的。”
“能進多大的船?”
王大胡子搖搖頭:“最多進幼料的船。裏面水流很亂,暗沙也多。”
“妳熟悉出入水道麽?”
“這個“”王大胡子有些躊跑。
“實話實說。”都德說,“這件任務很要緊。完成之後給妳記
!”
“是”王大胡子先來了個不甚標準的立正,“我的確跟人進去過,只有壹次。還記得壹些海路。”
“好,妳準備壹下,到船廠碼頭報到。”
第二天,都德都忙著選武器,挑選人馬。這次行動他決定不再抽調穿越眾參加,完全是成建制的調用海軍的土著人馬。傍晚他和王大胡子兩個人乘上了壹艘舊銷的單桅船,親自前往菊花嶼進行偵察。
為了縮小目標。除了七八名水兵和二名第壹批提拔起來,正在接受培中的軍官候補生之外,其他人壹概不帶。確保安全起見,這艘船臨時的安裝了壹臺摩托艇的掛槳機。
船只在夜晚航行了幾個小時。臨近午夜的時候,都德估計現在已經接近目的地了海安街港外的菊花嶼。
海面上風平浪靜。月亮很亮。船只已經下來船帆,改用搖椿慢慢的推進。
“發現了沒有?”他問正在船頭的掩體後觀察的王大胡子。
“還沒有。應該快了。”王大胡子聚精會神的觀察著海面。現在的他的眼睛已”竹慣黑暗上望遮鏡的幫助。能大致分辨出海面三百哦”的東
了。
偵察船繼續前進。
“前面有黑點。”王大胡子低聲喊道,“註意船速!”
這時候,在都德眼前出現的已經不止幾個黑點了。而是壹大群黑點了。船上的人緊張起來,難道走錯了航向?海圖上沒有這麽多的小礁小、嶼呀!
惟止前進!”都德急忙命令船長。
偵察船很快降低了速度,靠著慣性的沖力,靜靜地向前滑行。部德看了下羅經的度數,又下到船艙,打開手電,仔細的查對海圖。可是海圖上沒有象這樣奇形怪狀的標示。難道徹年來的海況變化如此之大?羅經的度數、船的航向和現在計算得出的方位都沒有錯。部德想了想,又算了下潮汐的時間。沒錯,現在是最低潮又是逢著滿月,所以許多無名的暗礁都露出了海面。這種即非航道性質的海區,測量自然不會太精細。而且畢竟時間相距了四百年。即使是測量精確的航道,經過若幹年以後。由於海水的變化,航道也就面目全非了。現在唯壹的辦法只能依靠測試深錘,走壹段測壹段,逐步逐步的進入菊花嶼了。
外嶼水面開闊。但是礁石不少。
“現在潮水低。”王大胡子說,“要是平時的話,這些礁石多半都是沒在水下的。我們這樣的1四料船只要當心點就不會出事。”
都德觀察著這裏的海況。暗暗覺得把王大胡子叫來參謀是對了。這個地方,要是不知深淺的大船追進來,的確極有可能觸礁。
現在要進內嶼了。”王大胡子緊張的說。
偵察船經過壹塊黑色礁巖,轉入壹條狹窄的水道。偵察船象壹頭老驢子,走壹段停壹段,水兵們壹個個。屏息凝神,瞪大了眼珠,緊盯著四面不時從海底冒出來的奇形怪狀的礁石,手裏拿著鉤竿和籬子,時刻準備應對突發的局面。
水道裏的潮流紊亂異常,水手們努力把住橡桿才沒有沒沖到礁石上撞個粉碎。王大胡子回憶著曾經走過的航道,指引著偵察船前進的方向。有時候為了確認壹塊礁石到底是不是標誌物。他要確認好壹會。
這樣走走停停了差不多壹個小時,船才駛進了狹窄的內嶼。然後又慢慢的航向貓跳口。這裏是兩塊巨大的礁石。兩塊礁石之間的海面極為狹窄,如果是二百料的船只,只能勉強過去了。
“這就是貓跳口。”王大胡子指點兩塊礁石,“據說距離連貓都跳得過。”
都德點點頭:“這外面就是外嶼?”
“是的。海盜只要通過這個地方,就能從內嶼的其他水道出去,據說這樣的水道有七八條,都能走壹二百料的船小就是得有人引路。”
“那我們為什麽不從這裏進入內嶼呢?”
“這段水路我不熟?”王大胡子到也直白,“聽說外嶼靠近貓跳口的海域有好幾處暗沙,經常變化位置,不是特別熟悉這裏水文的人。多半會擱淺在上面。”
都德命令偵察船進入壹條狹窄的水道,找了壹處能夠靠上的巖灘,把鐵鈷拋到巖石上面抓住巖縫,把船固定起來。
整個菊花嶼的正象他的名字那樣,類似壹朵菊花的形狀,散布在海面上。小嶼和小嶼之間、礁石和礁石之間造成了許多奇奇怪怪,形形色色的倒流水道和小的可憐的灣子。低潮的時候大船根本就不能在其中活動。只有外嶼的海面相對寬闊。
都德帶著王大胡子和壹個。水兵爬上了這塊無名小嶼。他的脖子上掛著壹架雙筒望遠鏡,身上披著壹件油布雨衣。三個人壹腳深壹腳淺的向山上爬去。把海鳥和蜥蜴之類的動物嚇得到亂串亂跑。都德停了下來,註意了下四周海面上的動靜。
整個菊花嶼海域安靜極了,只有遠處有點點的渣火。看到四面沒什麽動靜,他才繼續帶人向上爬去。
島嶼的半腰。是壹層厚厚的濕漉漉的象絨壹樣的苔薛,人壹踏上去就好像吸水的海綿壹樣發出滋咕滋咕的聲音,陡峪的的方非常的滑。連著幾次他們都差點摔到。爬到上面,卻是相當平整的壹塊空地,長滿了荊棘叢刺。密密的硬曹和已經橫到的枯枝。正好交織成壹層天然的籬笆墻。水兵用砍刀開路,壹行人來到臨近懸崖的壹塊比較平緩的空地下。滿月當空,海面上波光粼粼,整個貓跳口海域在他們眼下壹覽
余。
這個地方的視角非常的好。那德在心粵說,可以在這裏安排壹個觀察哨。忽然壹個念頭鉆入了他的腦海。這個地方不是比壹二百料的船只更是壹個好的射擊陣地麽?
二百料的船只,只能安裝輕型的火炮,而且也裝不了幾門。真要再這裏堵口阻擊,火力上還是形不成優勢。既然菊花嶼的小嶼如此的多,完全可以在這上面做文章,多在上面安排壹些火炮。想到這裏,他不由得為自己找到了壹條好的計策而興奮起來。
他目測了壹下這裏的角度,又看了看周圍的環境。這塊坡地雖然有些傾斜,但是坡度平緩,對地面稍加平整就能安放中型火炮。而且面積也足夠大,完全可以安置三四個1螃加農炮的炮組,還能安排少量的掩護步兵。
遙望對面也有幾處可能適合安置火炮的地方,每處壹二門,這樣總共就能有上七門以上的加農炮形成交叉火力。從固定的島礁上發射的炮火比從搖晃不定的海船上要準確多了。再準備壹二條船只在貓跳口堵口攔截。海盜船只要壹到這裏就是甕中捉鱉的局面。壹艘也跑不掉。
“讓軍官候補生上來!”那德命令,“在這裏進行作圖作業,標測四周目標參照物!”
下達命令之後。他下到船上,通過電臺向臨高報告了這壹計劃。
“請馬總長協調此事。”他在電文最後加上了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