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風流

上山打老虎額

歷史軍事

 本是個平凡少年,意外得到光腦,壹朝回到大明正德年間,成為士紳家族的壹個私生子。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壹百五十壹章 爹

庶子風流 by 上山打老虎額

2018-7-3 19:47

  在眾人驚異的目光,足利義材竟是上前對朱厚照行了君臣大禮。
  此時,他依舊拜倒在玉階之下,隨即道:“日本國開辟以來,無不通聘問於上邦。道義幸秉國鈞,海內無虞……”
  這壹番話出,令人感受到的不是驚異,而是驚悚了。
  倭國漸漸脫離掌控,這是早已有之的事,畢竟倭國懸孤海外,相對於朝鮮諸藩國,無論是人口,還是土地面積,都足以自成體系了。
  也正因為如此,大明對於倭國的態度是,只要妳不滋事就好,所以國使之中,倭人是最囂張跋扈的。
  上壹次,朝廷終於驅逐了倭使,雙方正式斷絕了交往,可是足利義材這個倭國國王現在居然親自來到大明,而且態度之謙卑,讓人實在覺得不可思議。
  日本開辟以來,無不通聘問於上邦,這不但是承認了大明朝天朝上國的地位,而且還說到了自古以來……這自古以來啊,倭國國內發生什麽大事,都要先得到天朝上國的準許,如此自行矮化,甚至到了屈膝奴顏的地步,就恨不得說壹句,爹,我是妳兒子啊,自古以來都是妳的兒子,妳可不要不認啊。
  朱厚照先是感到無比震驚,接著便有些無語。
  偶爾,也會有藩國的國王來到大明,不過都是南洋的小國,據說人口不過數萬,說穿了,名為國王,說他們是壹個部落的酋長都算是看得起他們,而且這種小國,就是來撿便宜的,大多數呢,也沒什麽文化,很多人住在京師,就不肯回去了。
  為啥?因為在他們的國家,雖然貴為國王,可他娘的住的還是茅棚,說不準他的大臣還在樹上搞呢。
  而倭國就完全不同了,這是個體量不小的藩國,國力甚至不下安南,而且人家文化水平也高,尤其是漢話的水平,就連遣詞造句,聽著都舒服。
  足利義材此時又道:“前次臣遣使而來,使者竟目無大明綱紀,而惹怒了皇帝陛下,以致上邦斷絕下國交往,臣誠惶誠恐,夜不能寐,上邦乃是下國父母也,臣失父母,猶如懸孤海外之子,失去了父母音訊,於是心憂如焚,哀哀欲絕,泣涕如雨……”
  可是不是有些……臭不要臉了?
  莫說是朱厚照,便是站在壹旁的幾個宦官,心裏都禁不住想罵人了,見過不要臉的,也沒見過這樣不要臉的啊。
  妳還真把自己當兒子了?
  若說第壹句還只是隱晦,第二句就完全屬於厚顏無恥了。
  這壹下,又是滿朝嘩然了。
  無數人駭然地看著足利義材,見他果然是壹副悲痛莫名之狀,也是醉了。
  有這麽下賤的嗎?
  不至於吧……
  難道是被葉春秋威脅的?
  卻又不對,葉春秋固然可以威脅,可是到了天子面前,他為何還要聽葉春秋的指使?現在好是他跑來哭告的好時機啊,狠狠地在此倒打葉春秋壹耙,豈不是好?
  不少人更是想,姓葉的可是殺了妳的子民,毀了妳的城池的,有點出息可以嗎?
  劉大夏的面色繃緊,不發壹言,可他的心有些沈了,他感覺到了不對勁,可是又壹時間想不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劉大夏是很清楚倭人的,按理來說,倭人最是桀驁不馴,而且經過了倭寇的屢次侵擾,使得倭國國內已經開始有了妄自尊大的苗頭,可是現在……
  足利義材的臉皮厚得很,居然真的哭了,然後繼續道:“臣思前想後,惶恐再三,於是特遵往古之規法,而親率使團趕赴父母之邦,重修舊好,再獻方物:金千兩、馬五十匹、薄樣千帖、扇百本、屏風三雙、鎧十領、銅丸三十領、劍八十腰、刀五十柄、硯筥百合、同文臺壹個。又得知倭寇兇殘,竟私下擄掠上邦人口,於是搜尋海島漂寄者幾許上邦子民還之。”
  總算進入了正題,老老實實地納貢。
  不過今次的貢物,卻是往年的數倍不止。
  不但倭國國王親自來認罪,而且送上了十倍的貢品,這還不算是誠心可鑒?
  說完了這些,足利義材狠狠地以頭搶地,帶著幾分哭腔道:“義材誠惶誠恐,死罪死罪,頓首頓首,再拜。”
  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總算完成了儀式。
  此時,沒有人說話,每壹個人都是目瞪口呆地看著這壹切,看著這倭國國王很不要臉的樣子,可是,誰也沒有嘲笑。
  勝利!
  這無疑是壹場外交上碾壓式的勝利。
  作為天朝上國,最要的就是面子,可能有人會認為,這種面子不值壹提,其實卻是大錯特錯,面子既是給自己看的,其實也是給別人看的。
  人都會有模仿的效應,人是如此,國家也是如此,倭國桀驁不馴,若是大明不能有效地進行反制,就會產生連鎖的反應,藩國們看了,會怎麽想?妳奈何不了倭國,誰還會在乎妳。
  可是不在乎的下場呢?無非就是兩種,壹種是我自己玩自己的,妳大明玩兒蛋去吧,這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可惜,大明雖然不喜歡和人打交道,這個朝貢體系,卻是有很深的戰略考慮的,後世之人,可能會嘲笑祖宗們吃飽了撐著,非要維持壹個天朝上國的臉面,而實際上,歷來這個中央王朝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種惠而不實的方略,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維持了這種壹超的格局。
  何謂壹超?就如西洋諸國,有安南,有占城、有蘇門答臘、有阿魯、有滿剌加、有吉蘭丹、有古裏、有暹羅、有真臘、有爪哇、有舊港諸如此類,可謂是百國林立。
  可是這些對於大明來說,都是窮鄉僻壤之地,沒有任何占領的意義,妳就算花費了巨大的民力物力,派了大軍翻山越嶺,占領了該國,可是該國物產並不豐饒,收益遠遠低於支出,這樣有什麽意義呢?
  沒有意義。
  可是大明真正忌憚之處就在於,整個西洋合二為壹,安南國力強盛,若是它吞並真臘,步步蠶食占城、滿剌加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